粮食“十九连丰” ,尽显“科技”魅力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东北三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局地极端天气等挑战,今年产粮逾 2865 亿斤,收获了自 2004 年以来的“十九连丰”,以实实在在的粮食丰收“成绩单”,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是大事、要事,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这是一个永恒课题,要坚持久久为功,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读懂“十九连丰”背后的“科技密码”,科学认识新时代粮食生产的新特点,把住粮食安全 主动权,以科技兴农、富农,让“科技粮”稳心提气暖心,助力人民 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批注 1】立意:读懂“十九连丰”背后的“科技密码”,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科技兴农、富农。
科技助农,推动“新品种”播撒新希望。【批注 2】分论点 1: 科技助农,推动“新品种”播撒新希望。抓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首在抓住种子主动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批注 3】引用论证。丰收的稻田,“科技饭”飘香中国,这里面是创新在加速、品种在增多,种子抗病抗倒伏能力增强,“新品种”不仅让“粮袋子”“菜篮子”越加丰富,更播撒了丰收的希望,让同样的土地孕育更多的粮食,提振人民群众的信心和底气,也是中国粮食产量一路攀登的源头力量。
科技兴农,释放“新农业”旺盛的活力。【批注 4】分论点 2: 科技兴农,释放“新农业”旺盛的活力。“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走向广袤田野,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机械化、智慧化、科技化的农业种植,不仅让种地变得不一样,更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地方的粮食生产搭上了时代“快车”,实现了种、管、收、储、运等环节的有效衔接,提升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含量,也让农业产业兴旺发达,成为更有盼头的产业,农民增收更有保障,焕发了现代化农业旺盛的生命力。【批 注 5】引用论证+自述展开。
科技富农,谱写“新农人”向往的幸福。【批注 6】分论点 3: 科技富农,谱写“新农人”向往的幸福。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急需解决。“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批注 7】引用论证。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让种地不再难,引导更多有技术、有视野、有魄力的新农人返乡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的“生力军”,助力更多“老把式”成为懂技术的“新农人”,让种地变得更轻松,提高农业效益,助力更多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增强农民自豪感、获得感。【批注 8】 阐述对策。
粮食“十九连丰”,是铺展在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好“丰”景,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时代魅力,呼唤更多的绿色科技赋能希望田野,助力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牢。【批 注 9】结尾:回扣主题,发出呼吁。 (文章来源:中安时评,稍作改动)
晨读材料小结
1.核心内容:粮食“十九连丰”,尽显“科技”魅力
2.理论总结:
国家统计局 12 月 12 日发布公告,2022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13731亿斤,粮食产量连续 8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其中,东北三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局地极端天气等挑战,今年产粮逾 2865 亿斤,收获了自 2004 年以来的“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占全国总产量的 20%以上,在大国粮仓中持续贡献着东北担当。东北连年丰收背后,是黑土地上新科技日益涌现,协作链层出不穷,新农人意气风发,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粮食“十九连丰” ,尽显“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