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2397)
A.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人的权利根源于法条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C.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
D.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诉权只能由个人行使
A.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B.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
C.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人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
D.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持直接故意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是( )。
A.明知并放任发生
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C.明知并希望发生
D.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
A.郭某感觉到中国法官的腐败行为越来越少了
B.贾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
C.梅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盗窃罪
D.进城务工的农民周某拿不到用人单位报酬,自认倒霉
出租车司机王某送危重病人李某去医院,情形危急,为争取时间,王某违闯三个红灯,被交警拦截并被告知罚款,经王某解释,交警对王某未给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李某及时送至医院。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进行了法的不同价值关系的判断选择
B.警察对违章与否的解释属于法律解释
C.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交警主要使用了演绎逻辑的推理方法
D.此事件所反映出的法的价值之间没有冲突
1.答案:
解析: 选择C项,迟到的正义说明在事件发生的当下,法律没有达到应有的维护正义的作用,导致了事件发生当时的不正义,所以强调效率的重要性。A项表述有误,人的权利根源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是指权力部门的行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作为,排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在法律面前每个人的地位是一样的,与自由是否被剥夺无关,而人在触犯法律的情况下是可以被剥夺自由的,如有期徒刑、死刑等刑罚,B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表述有误,”民不告则官不究“主要是针对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诉权也可由检察院行使,排除。
2.答案:
解析: “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A项含义最为接近。B项与C项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与自由的关系,D项体现了法律捍卫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解析: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4.答案:
解析: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贾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已经不是法律意识层面的问题,而是法律实践层次的问题,故选ACD。
5.答案:
解析: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