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1896)


1.

个体户崔某为使自己的劣质酱油能在某超市上柜,为超市部门主管汤某安排了一次全家境外游,并为汤某的儿子入学缴纳了3万元的赞助费。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这一行为属于(  )。

A.混淆行为

B.虚假宣传行为

C.独占排挤行为

D.商业贿赂行为

2.

2007年,公众看到的是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不忘民生的亲民之情。过去的一年被誉为中国的“民生年”。由于民生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法规建设也加速前行。民生年促进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城乡规划法》、《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等民生法规的制定,一批重要法律将在今年内实施。人们从这些法律的实施中更加清晰的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聆听到社会进步的足音。2008年实施的法律有(  )。

A.《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

B.《城乡规划法》、《社会保险法》、《公务员法》、《土地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学校法》、《反垄断法》

D.《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反垄断法》、《城乡规划法》、《就业促进法》

3.

根据法律规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时,要坚持“三不得”原则,指的是(  )。

①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

②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

③不得改变经营权的关系

④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

⑤不得侵害农民的权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4.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和黄色来标示

C.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5.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的修正案。下列关于新《环境保护法》的说法不止确的是(    )。

A.环保法修正案的通过,体现了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征

B.新《环境保护法》强化了企业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加大了对企业环保违法 的惩治力度

C.新《环境保护法》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法律保障

D.新《环境保护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实行时间,其中2008年开始实行的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城乡规划法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2、《治安管理处罚法》本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3、《学校法》暂未通过,未开始施行。

3.答案:

解析: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①和③的表述错误,答案选B。

本题相关知识点:

除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该《决定》还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

4.答案:

解析:

《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C项正确。

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这种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B项表述不准确。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因此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客服!10210454@qq.com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1896)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