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1888)


1.根据《刑法》关于拘役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张某在拘役期间参加劳动并得到了报酬

B.李某因某事被判处拘役十四个月

C.王某被判处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D.黄某在拘役期间可以每月回家一天

2.

甲在某国有商场柜台边捡到一个钱包,内装人民币6000元,送交给该商场保卫科负责人乙,后乙将此款据为已有。乙的行为构成(  )。

A.侵占罪

B.挪用公款罪

C.贪污罪

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3.

>张某是某服装公司的法人代表,与担任出纳职务的妹夫合谋将>100万元公司资金挪用到股

市炒股,并将盈利的20万元平分。张某的行为构成:

A.挪用公款罪

B.挪用资金罪

C.职务侵占罪

D. 贪污罪

4.

某日,刘某因给朋友过生日而喝醉了。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刘某用刀捅死了前来劝 阻其闹事的饭店服务员。下列关于刘某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刘某是在意识不清情况下实施的杀人行为,因而不构成犯罪

B.刘某应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C.刘某酗酒后杀人,应当从重处罚

D.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5.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

解析: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故本题答案选A>。

3.答案:

解析:

>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

>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

>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

>行为。本罪的前身是>199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

>的决定》中第>11条所规定的公司、企业人员挪用单位资金罪。

>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

>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

>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属于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

>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还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

>机。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

>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

>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

>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构成挪用

>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

>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综上所述不符合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性质题干

中描述的是挪用而不是占为己有 所以职务侵占罪不正确。

4.答案:

解析: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酒后犯罪和正常人犯罪一样对待。醉酒的行为,并不是故意杀人罪的法定从重或者从轻情节。另外,犯罪行为的免除事由也不包括醉酒的。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

1.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因此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客服!10210454@qq.com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1888)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