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1641)


1.

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使用拉响警报器和回转警灯的警车,其他车辆应给让道,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

A.行政职权

B.行政特权

C.行政优先权

D.行政强制权

2.

下列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的是(  )。

A.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自由裁量权

B.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合同

C.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物权

D.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疑罪从无

3.

下列行为中,构成使用假币罪的是(  )。

A.甲用总面额1万元的假币参加赌博

B.甲是某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假币换取真币

C.甲在与乙签订经济合同时,为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将总面额20万元的假币冒充真币出示给乙看

D.甲用总面额10万元的假币换取乙1万元的真币

4.

甲方邻居携带6岁小孩进入山林中狩猎。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自回家。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甲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

D.不构成犯罪

5.

张某是一位个体经营者,因生意关系与同行发生争执,动手将对方弄伤,但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而且危害不大,因此并不追究法律责任。

对此我们应该做如下理解(  )。

A.张某的行为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B.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法院为了安定团结而采取的特殊策略

D.张某贿赂了相关执法人员从而免于处罚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行政优选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行政优先权的内容主要包括:(1)先行处置权。在紧急情况下,行政主体可以不受某些程序规定的制约,先行处置。(2)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主体享有获得社会协助权,即行政主体在从事紧急公务时,有关组织或个人有协助执行或提供方便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3)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只要没有法律上的特定规定,原则上不停止该行政行为的执行。题干中的让道是获得社会协助权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解析:

A选项中“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对应“原心定罪”,其内容是在审判中关键点考察犯罪者的动机是否合乎儒家道德,如不合乎,必须严惩;如合乎,虽犯法亦可从轻论处。这一审判原则从道德至上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了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而相对忽视了犯罪的客观事实,从而为酷吏任意安置人罪打开了方便之门。由此可知A选项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

B选项“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对应的是合同。主要由于书契在卖买交易中又称为“质剂”,在古代使用简牍书写的时代里,总是将交易内容一式二份同时写在简牍两边,然后从中间破别开来,两家各得其一,检验时两片验之相合称为契合。故B选项对应正确。

C选项“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这是法家的思想,主要强调法律,尤其是物权的作用。故C选项对应正确。

D选项“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出自《尚书》,基本含义是,在处理两可的疑难案件时,宁可偏宽不依常法,也不能错杀无辜。源自西周,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的谨慎,防止错杀无辜,凡是疑难案件,都采取了从轻处断或赦免的办法。这就是中国古代“疑罪从无”法律思想的一个印证。故D选项对应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解析:

根据《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规定》第4条: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使用,数额较大的……” 。“使用”是指将假币取代真币在经济交易中运用,即用于流通,如正常的买卖活动,也有的用作赌资非法活动。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19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的,应予追诉”的规定,数额较大的起点为四千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项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假币用于流通,其行为构成以假币换取货币罪。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行为。

C项中甲的行为是为了取信于乙,其行为不构成使用假币,但不排除非法持有假币。D项的行为不属于正常的买卖活动,其行为实质构成了出售假币罪。

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解析:

《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本题中,甲明知6岁的小孩在山林中丢失会有生命危险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他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解析: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因此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客服!10210454@qq.com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1641)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