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708)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贸易区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该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不包括( )
A.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B.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他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
C.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
A.气候因素通过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B.蔬菜价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流通成本
C.改善生产蔬菜的劳动生产率可抑制其价格上涨
D. 新鲜蔬菜的价格不受生产蔬菜劳动时间的影响
通货膨胀一般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 )。
A.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B.物价很快地上涨,使货币失去价值
C.货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D.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下列产品或劳务应计入当年GDP的是( )。
A.某企业当年生产的库存品
B.某人购买的一套二手房
C.某人持有国债的利息收入
D.某人在家从事家务劳动
陈某是某控股公司员工,且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3万元股息收入,这3万元属于( )。
A.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
B.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
C.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D.经营获得的收入
[page]
1.答案:
解析:
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答案:
解析: A项考察价值规律的三个表现形式——价格、供求和竞争。B项表述正确,在题干中亦有所体现。C项表述正确,但在题目中并没有体现。D项表述错误,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决定。
3.答案:
解析: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本题相关知识点: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
4.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符合“在一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服务”的选项只有A选项。B项中“二手房”不是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C项中“国债的利息收入”不是生产出的产品;D项中“家务劳动”目的不是用于交换,不会产生市场价值。B、C、D均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解析: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