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652)
下列选项属于必然性的有( )。
A.不受监督的权力导致腐败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他必定死于车祸
D.真理必将战胜谬误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央专门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布置,提出要求,这种做法在哲学上的依据是( )。
A.事物各有自己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有严格界限的
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庸俗实物主义的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在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在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的总体中,逐步达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 )。
A.全面的观点
B.能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前途光明的观点
[page]
1.答案:
解析: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性与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B选项恰好反映了这种趋势,因为种瓜必然长出瓜,种豆必然长出豆,不可能长出别的,这是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该项为正确选项。D项中,真理是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的,但最后必然战胜谬误,这是由真理和谬误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它经不起比较、辩论和实践的检验;而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能够经得起比较、辩论和实践的检验。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A项不一定具有必然性,即不受监督的权力不一定必然走向腐败;C项属于偶然性。故正确答案为B、D项。
2.答案:
解析:
战国末期的荀况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系。他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论证了认识的可能性,指出认识是在主体的认识能力同作为客体的外部事物相接触时发生的。他指出”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意思是说只要你不在意,再好的场景,再大的声音,你也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揭示了人的能动性,可以把握自己的行为。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解析:
在全国各个社会群体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代表矛盾的普遍性,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中央专门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布置,提出要求,这种做法在哲学上的依据是:事物各有自己矛盾的特殊性。BC本身是对的,但不符合题义,D本身就是错的。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解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土等,故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相关知识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派生出来的。
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这是相对于机械唯物主义而言的,即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主要观点参见唯物辩证法。
5.答案:
解析: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