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人文常识(233)
>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②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业精于勤,荒无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反映的我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 )。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抵御外强
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上海这一段的文学发展在历史上被称为( )。
A.“孤岛”文学
B.国统区文学
C.沦陷区文学
D.红色文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名诗的作者是谁?描写的是哪里的美景?
A.白居易 洞庭湖
B.白居易 西湖
C.苏东坡 洞庭湖
D.苏东坡 西湖
A.东西两德统一
B.古巴导弹危机
C.联合国军完全撤出朝鲜
D.越南抗美战争彻底结束
[page]
1.答案:
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苟全性命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自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所以本题选C。
2.答案:
解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意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会受到祸害而躲开。这与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涵义一致。所以A选项正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强调的是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强调的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同仇敌忾,抵御外强”强调的是团结一致、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解析:
>上海“孤岛”文学出现在抗日战争前期上海这个特定地区特定阶段的文学运动。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上海沦陷,但在这片沦陷区中间,还有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法租界未为日本侵略者控制,这两个租界当局,由于和日本侵略者有利益冲突,在一些问题上采取中立政策。留在上海的中国作家,利用这种微妙局势,采取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抗日爱国的文学运动,这块土地被称为孤岛,发生在这里的文学运动被称为孤岛文学运动。这种局面共持续了4年又一个月,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进占上海租界,孤岛文学运动也被迫终止。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解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西湖的早春风光。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公务员考试常识:人文常识(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