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人文常识(189)


1.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在我国古代,二姓结为婚姻,一般要经过六道程序,称为“六礼”,包括“迎亲”“纳吉”“纳彩”“问名”“请期”“纳征”。关于六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问名”在“纳彩”之前

B.“迎亲”是指男家迎请女家父母参加婚礼

C.“纳吉”和“纳征”分别指男家向女家提亲及送聘礼

D.“请期”是指男家择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

3.下列军事武器装备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错误的是(   )。

A.弓箭、云梯、火药

B.火炮、机枪、冲锋枪

C.雷达、坦克、鱼雷

D.航母、导弹、原子弹

4.

下列诗句未涉及秋天的是(  )。

A.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B.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

C.山明水净夜来霜,树树深红出浅黄

D.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5.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查看答案与解析

[page]

1.答案:

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按照这一说法,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③①,故选B。

2.答案:

解析:

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采,就是男方的父亲先派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同意后,就派使者送定亲礼品,正式求婚。纳采结束后,使者立即询问女方父母的名字,女子本身的名字、排行和出生年月日,回男方占卜吉凶,就是问名。问名结束后,男方占卜得到吉兆,使者就重新到女方家里,婚姻就正式地确定下来,这就是纳吉。纳吉结束后,男方向女方送财礼,无论贫富,财礼是不可少的,这叫纳征。送完财礼后,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里选定结婚日期,其实男方在占卜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结婚的日期,“请期”只是谦辞,表示尊重女方的意见。“迎亲”。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通常是男家将婚期通知女家后,到成婚日,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亲队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故答案选D。

3.答案:

解析: 弓箭发明于原始社会,云梯一般认为是春秋时鲁国公输班(即鲁班)发明,火药发明于唐宋时期,A项时间排序正确,排除。火炮发明于中国元代末期,即14世纪,机枪发明于19世纪80年代,冲锋枪发明于20世纪初,B项排序正确,排除。雷达发明于19世纪四十年代,坦克发明于一战期间,即20世纪初,鱼雷发明于19世纪60时代,C选项排序错误,当选。1917年英国海军改装出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舰,导弹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期已在实战中使用,原子弹发明于1945年二战即将宣告结束时,D项排序正确,排除。

4.答案:

解析:

A 选项,“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出自宋代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黄花”是秋菊,涉及秋天。

B 选项,“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出自宋人陈棣的《腊梅三绝》,腊梅在冬季开放,未涉及秋天。

C 选项,“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数树深红”描写的是秋天的红叶,涉及秋天。

D 选项,“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西风”即秋风,涉及秋天。

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指的是天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预示春天回归;清明表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

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公务员考试常识:人文常识(189)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①反映季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②反映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冬至日太阳高度

角最小,白昼时间最短;春分、秋分白昼、夜晚时间各半

③反映寒热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④反映降水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⑤反映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寒露、霜降

⑥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小满、芒种

⑦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清明

再来15题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因此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客服!10210454@qq.com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公务员考试常识:人文常识(189)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