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市场经济常识题(16)
奥巴马签发行政命令,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S集团关联公司在美建风力发电厂。S集团因此起诉奥巴马,并获美国当地法院受理。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企业从产品,投资“走出去”发展到法律规则,市场观念“走出去”的标志。这里的“市场观念”是指________。
A.完善规范市场的法律
B.认识市场经济的作用
C.遵守市场要求的道德
D.把握市场特征和原则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差别是( )。
A.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只具有排他性的特点
B.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C.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只具有竞争性的特点
D.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以下各项中不能反映期货合约(futures)与远期合约(forwards)差异点的是( )。
A.期货合约的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
B.远期合约交易一般规模较小,较为灵活
C.远期合约交易双方易于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
D.期货合约的交易是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完成的,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种类、数量、价格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最早在哪本著述中提出?( )
A.《经济学原理》
B.《国富论》
C.《经济学》
D.《道德情操论》
以马克思的逻辑看来,资本主义的古典危机与当代危机并无本质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但在古典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商品卖不出去,最终引发金融动荡,股市崩溃;而在当代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 )。
A.有效需求不足
B.有效需求旺盛
C.“透支消费”
D.“寅吃卯粮”
[page]
1.答案:
解析:
本题中的主体是中国企业,而完善规范市场的法律的主体为国家。因此,A错误。C选项的说法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跟题目无关,所以C排除。B项,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有: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跟题干关联不大,因此B选项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2.答案:
解析: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相关知识点: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答案:
解析:
期货合约(futures)也是指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A选项为期货合约的定义,不是期货合约和远期合约的差异,故本题选A。
本题相关知识点:
1.远期合约(forwards)指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起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数量的相关资产。
2.期货契约与远期契约的差异
交易地点:前者在OTC,后者在集中市场。
交割方式:前者由买卖双方自行议定标的物的交割方式、 数量、品质、时间、地点,后者由交易所决定,并标准化标的物的交割方式、 数量、品质、时间、地点。
价格议定:前者由买卖双方自行议价,后者在交易场内公开竞价。
契约执行方式:前者大部份以现货交割,后者大部份以反向冲销平仓了结期货部位。
结算方式:前者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后者由结算所或结算公司负责结算。
交易之信用风险:前者由买卖双方自行承担违约风险,后者由结算所担保期约的履行。结算所介入,担任买方的卖方、卖方的买方,并承担违约风险,保证期约的履行。
4.答案:
解析:
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看不见的手”一理论,在《国富论》中提出。《国富论》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认为个人私利会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促进公益。因此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解析:
次贷危机的内在逻辑: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次贷危机。
在市场经济的古典危机中(比如1929年的大萧条),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卖不出去;在市场经济的现代危机中(比如当下的次贷危机),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也就是“寅吃卯粮”、“透支消费”。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危机,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爆发,从今天推到了未来。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公务员考试市场经济常识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