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人文常识(23)
唐朝“庸”的实行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A.忠勇狭义
B.刚烈正直
C.粗豪暴躁
D.阴险奸诈
[page]
1.答案:
解析: 唐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时,与孟子“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的主张相符。
2.答案:
解析: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的封建社会中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战国末期的秦所建立,在秦朝统一中国后逐步完善,在西汉确定下来,为后世朝代所延用,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3.答案:
解析: 唐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时,与孟子“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的主张相符。
4.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指的是天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预示春天回归;清明表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
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①反映季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②反映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冬至日太阳高度
角最小,白昼时间最短;春分、秋分白昼、夜晚时间各半
③反映寒热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④反映降水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⑤反映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寒露、霜降
⑥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小满、芒种
⑦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清明
2.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所有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资源仅供下载学习之用!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有奖励!
3.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与本站无关,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4. 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您可以投稿发布,成功分享后有RB奖励和额外RMB收入!
磊宇堂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维护管理由磊宇云服务器提供支持
磊宇堂 » 公务员考试常识:人文常识(23)